2015-06-19 作者:中国软件资讯网 来源:
5月26日,2015北京软件名人论坛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,众多产业技术名人、管理名人、投资名人、营销名人和媒体名人等300多各界名人出席,围绕“软件支撑产业互联”主题进行交流和研讨,共同探索新常态下软件产业发展趋势。
北京软件名人论坛至今已举办三届,是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年度盛会,致力于打造一个软件产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交互平台,通过聚集政、企、学、研等各界名人,深入研讨当前软件产业发展趋势并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,成为研判新常态下软件产业发展方向的有力支撑。
会议上,北京软协副会长、数码大方总裁雷毅博士以“工业互联网时代来临”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。
图:数码大方总裁雷毅
工业互联网时代来临 产业升级有五大标识
“未来五到十年将是产业互联网时代,传统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化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。相比于上一个企业信息化时代,互联网化解决的是商业模式变革和创新的问题。”雷毅说道。
其指出,工业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,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:
一是产品形态的转变:过去的产品是物理的(物质的),衣食住行以及装备等产品都是如此。未来的产品则是数字(非物资)和物理(物质)相融合的,物理的载体被赋予数字的内涵。
二是生产模式的转变:过去是大规模生产模式,产品确定、生产集中、流程固定。未来则是柔性动态组织模式,产品定制、专业分散、生产的单位是互联互通的。
三是生产设备的转变:过去的生产设备更多是一种人体力的延伸,生产过程相对独立、供人按指令操作。未来的生产设备是人脑力和体力的拓展,设备之间可以互联互通,用物联将其串在一起,机器可以自动按指令操作。
四是生产者的转变:过去的生产者只是产品上生产的执行者,做基础性的诸如生产、搬运等工作,未来的生产者则是产品的创新者,是产品生产的组织者。
五是消费形态的转变:过去的消费形态是,厂家将成品通过物理或者网络渠道销售,直接或者通过物流配送给用户。未来的消费形态则是消费者提出需求,参与产品创新与生产,厂家为消费者提供个性的定制产品。
支持转型升级 催生新业态
“当然,这种转变有个前提,即是消费,而不是销售,靠消费来拖动产业转型升级,催生新业态。”雷毅补充道。
雷毅认为,过去15年是消费互联网,解决的是存量产品的销售,未来15年将会有新的场景或生态出现。尤其是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,将降低产业门槛,支持转型升级,催生新业态。
类似的例子很多。诸如,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,使得相机的使用门槛大为降低,只要有手机,人人都可以变成摄影师,而市场需求的转向,导致了相机巨头柯达的没落。微信、自媒体等数字媒体的日益普及,降低了印刷门槛,使得人人都有成为出版家的可能。
“工业互联网时代,将使得工业门槛降低,人人都可以成为创意者、设计师和生产者... 软件和硬件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,也将催生产业生态重新架构,一个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的新世界正在出现。”雷毅说道。
开放、共享、对等、协作 打造产业生态链
雷毅进一步指出,工业互联网时代催生的“数字与物理相融合”的新世界,将是一个开放、共享、对等、协作的世界。而这也正是雷毅基于对产业方向的掌握所正在倾力要做的事情。
“为做好这个事情,我们自己也会去变。我们把整个创新分为几个阶段,一是专利创新,二是产品创新,三是平台模式创新。我们以产品创新为切入口,转向平台创新。把原来的经验改变成自己的优势。把不适应现今大环境发展的,我们就必须要有断腕的勇气,坚决地抛弃掉。此外,我们开放大门,和所有人合作,与包括诸如金融、装备、汽车、家具甚至工业设计创客空间等领域的伙伴合作,做好自己的定位,把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。”雷毅说道。
而类似的合作,已经相继在一些领域开花结果。今年5月13日,中国电信在京发布“互联网+”行动白皮书,将推进“互联网+现代农业”、“互联网+工业制造”、“互联网+新兴服务”、“互联网+企业运营”等四大领域的应用实践。其中“互联网+工业制造”领域的唯一一家合作伙伴就选择了数码大方。
根据协议,双方将基于工业软件、利用中国电信云计算平台,推出“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平台” (以下简称工业云)。工业云是以工业软件为基础,将互联网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融合,重点关注企业的营销、技术、生产、供应、管理和服务全过程。在工业云上,企业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供需对接、产品沟通和项目协作,大大提升创新能力和协作效率。同时,工业云能够支撑企业实现智能制造,实现柔性生产及产品个性化定制和服务。工业云搭建了一个供需双方交流对接的平台,推动了互联网工业和智能制造的发展,实现了产业的互联互通,构造了新型的产业形态。
雷毅表示,作为中国领先的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公司,公司一直致力于全面提升工业企业的创新设计能力、先进制造能力以及人才保障能力。面对新的时代,数码大方将继续坚持基础创新,成为产业互联网化产品、技术平台的供应商、营销和运营服务的提供者。
欢迎拨打服务咨询电话
010-62490300、62490533、62490515
您可通过在线客服,获得技术帮助和服务咨询
您可以免费下载试用我们的软件产品。
您的一些疑问,可以在常见问题中得到解答。